风湿类疾病是一类常见、多发病,病情延绵难愈,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上涉及多学科并呈现明显的边缘性。中医自古对风湿病就有深刻的认识,并定义为“痹”证范畴,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因以及“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分型。以后,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和实践,使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系统的中医风湿病学理论。风湿类疾病在我国发病极广,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痛及强直性脊柱炎,合称“风湿四病”发病率最高,危害*。我国地理纬度跨度大,高寒、高湿地区多,特别是少数民族居住的气候条件恶劣的山区。同时,我国农村人口较多,聚居及生活工作在高寒、高湿环境,感受风寒湿三气的机会较多,因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风湿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大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同它做顽强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种药物中,就有59种药物主治或兼治风湿寒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抗风湿中草药2252种,占总药物的16-15。我国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地理成分复杂,是许多植物类群原始种的避难所和保存地,同时又是多度和分化中心,是寻找天然药物的保库。抗风湿天然药物的药效药性与其产地生态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大部分种类系民族民间药,对其发掘、整理,并从中寻找及创制新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药图谱较多,多为综合性的著作,而抗风湿方面的专著尚无,本书为第一部抗风湿中草药彩色图谱,精选常用的抗风湿中草药174种嘌片均摄自该药生长的原生境,并对其基原、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化学成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作概要记述,可供从事风湿病科研、教学、临床等方面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参考。本书动植物照片、学名及文字经编者严格审定,力求达到准确、典型、逼真。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