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通过对唐代东亚贸易关系问题、汉字文化圈问题、唐代辽东地区统辖制度问题、中古东亚史学术史新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剖析,旨在细化、深化唐代东亚史研究,推进相关问题的进展。第一章以唐、新罗、日本对外贸易机构为中心进行多边、多视角的比较研究。首先分析唐、新罗、日本三国间贸易的环境和形态,认为东亚多边贸易形态特点为:由朝贡贸易向商人贸易过渡;出现规模化与体系化的区域贸易特点。其次分析三国外贸机构:唐代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专门负责对新罗、渤海两国贸易,不独立行使职权。清海镇是新罗为设置的军镇,后成为经营和管理海上贸易的大本营。大宰府是直辖西海道的最高军政机关,兼管使臣及对外贸易事务。最后通过三国贸易机构比较,透视出东亚贸易关系与以往研究截然不同的细节和信息。第二章分别从汉字文化圈的构造、统一新罗的汉字文化、新罗本土信仰文化三个视角逐层审视东亚文化关系的实质。首先,从宏观的理论框架视野,总结自西嶋定生以来关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诸理论,并结合史证提出新见。其次,从中观视角,对7-9世纪新罗如何吸收汉字文化而达至汉字文化圈“标准成员”的问题予以剖析。最后,从汉字文化圈的侧面,选取微观视角,借助对本土思想文化的分析,揭示汉字文化圈的“阴影区”(即辐射不到之处)。第三章唐代辽东地区统辖制度问题,撷取唐代对新罗羁縻府州特殊统辖制度研究、安东都护府制度比较问题、渤海国与新罗关系三个个案,首先以制度史为主梳理鸡林州都督府、鸡林道行军以及高丽鸡林府(尹)的长时段演变及其政治文化内涵。其次把唐代与明代对辽东边疆地区的统辖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力图观察中原与东北政治互动在顶层设计中的反映。最后辅之以渤海-新罗这一对以往分歧较多的双边关系,挖掘东亚关系背后唐朝的深刻影响。通过全书的论述,唐代东亚关系史的以上几方面的核心问题重新得到审视,在前贤措意不够的具体课题上提出新的见解或是从新的视角切入得到全新的阐释、基于新见史料补正某些历史面相的认识,等等。因此,本书并非一部按时间完整叙述国际关系变化的通史,而是聚焦于唐代东亚关系史研究领域以往研究中尚未深入触及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力求对该领域研究有所推进。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