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中国研究,试图解开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不少学者强调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出了“地方法团主义”、“地方政府即厂商”、“村镇政府即公司”、“地方性市场社会主义”、“地方威权主义”、“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等理论。上述理论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乡镇集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表现出了“公司化”的特征,地方官员扮演了“企业家”的角色,它们直接获取企业利润,并深深卷入到企业内部的经营运作过程之中。这些理论是基于对90年代中期前集体企业占主导的地区的实证研究而形成的,并不能全面反映多元化的中国地方经济增长模式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存在的地区差异,也不能充分解释集体企业改制后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在珠江三角洲,传统体制外的经济成分是推动这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因而,这一地区为探究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这种研究有可能形成不同的政府角色理论、揭示出新的政企关系形态。徐建牛编著的《基层政府行为演进的制度逻辑》通过对90年代中期以来基本实现民营化的广东珠江三角洲乡镇政府经济行为的调查,发现乡镇政府对发展当地经济依然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参与经济活动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转变:从动员资源创办集体企业转向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迁入;从直接介入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转向在企业外部为企业提供间接的服务;从对单个企业有选择性的扶持转向对整个地区经济制度化的推动。由此,《基层政府行为演进的制度逻辑》(作者徐建牛)提出“后地方法团主义”的概念,概括民营化条件下乡镇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回应已有的“地方法团主义”理论。接下来运用包括国家、市场与社会三个向度在内的分析框架,对乡镇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动机以及90年代中期前后行为方式的转变进行制度分析,提出“乡镇政府行为的制度激励论”、“乡镇政府行为的制度约束论”和“制度变迁的乡镇政府建构论”三个基本命题。(1)“乡镇政府行为的制度激励论”:改革开放以来,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干部选拔和晋升标准的转变为乡镇政府官员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激励,积极谋求当地经济的发展。(2)“乡镇政府行为的制度约束论”:私有化是约束乡镇政府角色的重要的制度变量,企业的产权性质对地方政府扮演“地方法团主义”还是“后地方法团主义”角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产权制度看,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也是一个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决定了转型期乡镇政府角色演进的基本路径是从“地方法团主义”走向“后地方法团主义”。(3)“制度变迁的乡镇政府建构论”:导致地方政府角色演进的私有化过程本身也是乡镇政府参与建构的结果。这样,本研究在对90年代中期以来珠三角乡镇政府经济行为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后地方法团主义”这一概念,概括民营化条件下乡镇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回应“地方法团主义”理论。然后从国家一市场互动演进的角度分析了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演进路径、制度动因以及市场制度的发生学根源。“后地方法团主义”主要是基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定性研究而形成的,关于民营化条件下乡镇政府角色以及转型期乡镇政府角色的演进路径这两个命题有待今后的量化研究加以验证。与“地方法团主义”一样,“后地方法团主义”研究的是沿海发达地区,对于内陆地区乡镇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