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一直就在思索一个问题——国学如何“学以致用”?如果说开讲坛、写书都是在普及国学,让国学更加通俗易懂,受益的是每个听众、读者。但如果能够将国学研究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那么受益的就是众多的企业家,通过他们的传授和实践也会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我虽然不是企业家,但身边不乏很多企业家朋友,他们也经常向我问起同样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如何结合儒家思想?企业家自身的修行如何道法自然,无为之治是否可以兼顾天下?每个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虽然不同,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人的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的运用。 闲暇之余,我也曾看过一些中外企业的以及专家们的管理心得,其中也不乏精髓。但是真正能够学好用好、融会贯通的企业凤毛麟角。在我所接触的企业中,研祥集团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了,并非是因为企业性质本身特殊,最吸引我的还是他们的“非经典管理文化”。 在2007年的时候有幸结识了陈志列先生,和我年龄相仿,却已经带着他的团队在特种计算机领域里打败了众多国际品牌,很惊讶中国还有这样的企业,不显山不露水却悄然坐上了世界第三的位置。很多朋友都同我一样好奇,想看看陈志列成功的金钥匙。但是接触久了就发现,在陈志列管理下的研祥集团,却有着貌似随意、实则严谨的管理体系。例如见到陈志列的时候,他总是要求大家对他直呼姓名,这在遵从礼仪、受着千年礼教熏陶下的中国企业里是不多见的,问其端详,只是说“叫名字省事,可以免去很多的繁文缛节,提高工作效率!”研祥企业中的一个简单道理,却蕴含了很深刻的管理哲学——追求效率,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根本;追求效率,不仅是企业家追求成就与利润的体现,也是企业员工发挥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从今天的这本书中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事例,无不处处体现了研祥集团对于简单高效的理解。我想,这也就是陈志列和他的团队们成功的秘诀吧! 和陈志列接触多了,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不像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很少注重自己的威望得失,而常常是把成就归功于身边的团队,自己则更愿意去做一个工程师或者学生。前段时间有个热播的电视剧叫做《我的团长我的团》,而陈志列则更像是他这个企业中的“班长”,带领着他的同学们不断地学习,虽然他已经是EMBA,虽然他的员工们大多是研究生毕业,但是陈志列说:“管理企业,我才刚上路呢!”很可贵的学习精神。而正是这种钻研和学习的精神,使研祥逐年保持了20%的增长率,引得很多领导和专家们都惊讶不已。 这其中关于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我知之甚少,但是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本源。研祥人把它叫做“非经典管理”,而我则认为这就是一种道家的无为之治,以无法为有法,尽可能地创造一种祥和、自然的工作氛围,让每个员工都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这才是无数企业家们所追求的管理境界。 当陈志列把研祥在2004年出版的《研祥非经典管理》一书拿给我看的时候,起初并没有感到这是一本关于“管理”的理论书籍,而它更像是一本企业管理的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自家企业在经营中的方法、经验、困惑。很有些懵懂学子的毕业总结,很欣慰的是,研祥在市场这个考场上,得到了满分。 而当今天,再次拿起这本研祥再次总结整理的《研祥,再造非经典》时,我从中看到了自信、创新和霸气!一个企业,当他做到行业第一的时候,是需要一些霸气的!尤其是在特种计算机领域,要有一个企业站出来体现中国科技的信心,我也很高兴地看到,研祥的确说到做到了! 在这本书中,研祥不再腼腆地讲述自己的经验,更没有对传统的管理学说发起叛逆的宣战。而是采众家所长,纳自身之精华而自成体系,与其说是“再造”,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新辟,就像16年前他们开辟了这个全新领域一样,这次他们又大胆尝试了在管理文化上的一次革新。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管理的经典与否本就是百家争鸣,研祥的“终结”可以是对自身的反思与否定,也更像是一种化茧成蝶的涅槃,管理本没有对错或经典,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至少我们在研祥集团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如果你对于企业的管理存有不同见解,不妨来看看这本书,也许会找到相似的答案;如果你对企业的管理存在困惑,不妨也来看看这本书,在这里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学习管理,更要学会超越。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