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令人目眩的油画井喷行情在2008年秋拍戛然而止!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剧烈动荡,导致2008年下半年这一板块变局——投机、炒作崩盘,市场进入了剧烈调整期。上半年春拍时,油画成交尚未出现大的波动。但是下半年秋拍时,由于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纽约、伦敦、香港及北京四地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额大幅下滑,下跌之势甚至超过了4年前的上涨幅度。以几家重点公司为例,香港佳士得春拍“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拍卖”、“20世纪油画”、“亚洲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总成交额高达7.34亿港元,到秋拍时,成交额巨幅萎缩为2.6亿港元,同比下降64.3%;香港苏富比春拍三个专场总成交额为4.o3亿港元,秋拍时降为2.42亿港元,降幅近40%。中国内地春秋两季拍卖的成交情况亦如此:中国嘉德春拍油画收获2.47亿元,秋拍成交额仅为5551万元,下降77.5%;北京保利春拍油画成交额超过3.5亿,秋拍成交额仅为1.35亿元,大幅下挫。上述几家公司春拍时天价迭出,创出历年成交价之最:刘小东2004年作品《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在香港苏富比以6192.75万港元创下个人最高纪录;曾梵志1996年作品《面具系列NO.6》在香港佳士得以7536.75万港元创年度油画最高纪录。而到秋拍时,两家公司超过2000万港币的拍品仅两件,均为张晓刚作品:1994年作品《血缘:大家庭一号》在苏富比以2306万港币成交,尺幅大小和创作时间接近的1995年作品《血缘:大家庭之二》在佳士得以2642万港币拍出。中国嘉德春拍王怀庆2001年作品《没家的家具》(四联)创下2800万元,而秋拍中仅王沂东的《一抹白云》以296.8万元名列榜首。市场的此消彼长变化之大,令人咋舌。2008年,20世纪早期油画、当代艺术、影像艺术三个板块都处在剧烈变动中,早期油画和当代艺术的变化最大,影像艺术尽管市场盘面本来就小,但是变化也非常明显——秋拍时仅北京华辰仍有影像艺术专场推出,中国嘉德、北京诚轩则干脆取消了摄影专场。市场的剧烈变化,给业内人士这样一个启示: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收藏者、投资者似乎应该重新回到对当代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的艺术成就、艺术价值及其市场基点的考量上,重新评定哪些当代艺术品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才是应对未来更大市场变局的必经之途。笔者大略统计,2008年,早期油画除香港佳士得秋拍4546万港元拍出一件赵无极1956年作品《向杜甫致敬》外,中国市场秋拍早期油画精品整体缺量,年度成交前10名9件皆由春拍创出。由此可以看出,早期油画受经济影响的痕迹非常明显。而去年内地早期大师作品的缺失,也可以看出,内地早期油画的收藏远不及港台,这一方面是因为内地市场起步较晚,内地藏家认识不足,且大师作品动辄上千万元,资金需求量大也限制了收藏家的介入;另一方面则说明内地早期油画的收藏数量有限,大部分都靠海外回流。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