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制造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制造业产业组织在数量、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书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组织的演变以及产业的竞争有效性,提出了塑造我国产业有效竞争的政策措施。市场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竞争问题,竞争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程度。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进入壁垒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业的竞争程度,而所有制多元化则会提高竞争程度,改善产业的市场绩效。  从发达国家经济演进的过程来看,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和寡占)在现实中更符合效率的标准。自20世纪初以来,发达国家经历的几次大规模兼并浪潮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产业集中,这些国家的主要产业市场结构目前都是以寡占为主,尤其是随着市场超越国界,产业集中的趋势还在加强,而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组织的变化轨迹表明,产业集中和所有制多元化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产业组织变化的主要方向,而且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是市场绩效的改善。但是,行政垄断和国有经济在某些行业的结合提高了进入壁垒,降低了这些行业的竞争有效性和产业绩效,而纯经济性质的进入壁垒(例如规模)目前并不是影响我国产业市场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我国产业竞争的无效性不是来源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两难选择,而是更多地表现为过度竞争和行政垄断引起的竞争不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行业的指标特征比较明显,而有效竞争的行业则比较复杂,特征不明确,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政府主导配置资源的方式没有彻底改变,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有效竞争还缺乏许多市场因素的支持。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书提出将塑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一般性的竞争政策与针对具体行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产业组织政策体系,才能达到促进产业有效竞争的目的,否则,针对具体行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在扭曲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