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江苏近代生丝出口贸易作为研究的主题和对象。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发展经济等理论,研究了江苏近代生丝出口贸易总量和结构,力图描述和解释江苏近代生丝出口贸易的原因、特征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而为江苏农业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积极有益的历史借鉴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了近代国际生丝市场需求量与需求结构的变动,认为国际市场对原料生丝需求量剧增是江苏省蚕桑业发展的动因。欧美丝织工业兴起后,对于原料生丝的需求逐渐增加:从数量方面看,1840-1920年间,美法两国生丝需求量增长了10倍;从结构方面看,对土缫丝的需求量下降,对机缫丝的需求显著增加。本文着重研究了江苏近代生丝出口贸易数量、出口量的波动、出口贸易的组织形式等,计算结果表明:1880年,江苏省生丝年出口量、年出口价值量分别为10.8千担和3028千关两银;到30年代后期,江苏省生丝年出口量、年出口价值量分别达到35.1千担和19338千关两银;生丝年出口量增长了约三倍,生丝年出口价值量则增长了六、七倍;丝及丝织品是江苏近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本文认为,生丝出口贸易对江苏近代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第一,刺激蚕桑业在江苏省广泛扩散,到1929年,江苏省蚕茧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第二,生丝出口贸易促进了蚕桑业生产专业分工,蚕桑生产链条中各环节独立并向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第三,生丝出口贸易创造了较高的产业价值;第四,生丝出口贸易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总之,生丝出口贸易量的急增,刺激了缫丝工业成为江苏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联系效应诱致江苏产业结构向近代化方向演化。无论从国计还是从民生的角度来说,蚕桑业都是江苏省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蚕桑业可以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