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后,中国债券市场呈现快速发展,但是在管制仍然较为严格、基准利率缺失的背景下,债券定价缺乏合理的依据,活跃的市场主体基本依靠市场经验“拍脑袋”进行定价,特别是目前中国处于低利率时期,债券市场潜伏着极大的系统性风险。国内一些机构引进开发的债券定价模型和债券收益率曲线,由于中国利率体系的不健全,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交易的不活跃、数据样本的不可靠等原因,造成模型理论定价与实际交易价格偏离过大,很难作为定价的参考。笔者经过多年交易实践体会到,市场主体的行为是产生债券定价偏离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对债券定价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市场管理主体、债券发行主体、市场交易核心主体等运行机制的研究,并将零星和散乱的心得应用到债券定价中,效果比较明显。因此,研究债券定价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要。本文在认真分析债券市场存在的“单边市”、“噪声交易”、“价格操纵”等造成债券定价模型失效的现象和理由的基础上,通过对活跃的市场主体的心理试验,发现了几种影响债券定价的主体行为:圈子效应、羊群行为、同质效应、情绪波动、投机行为、损失厌恶、过度自信、等等。其中,圈子效应和同质效应是第一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被提出来并加以学术研究。为了揭秘上述主体行为,引入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对影响债券定价的主要生态要素-债券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中国债券市场容量的95%,并且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场所。银行间市场的主体包括管理主体中央银行、债券发行主体、投资交易主体以及中介服务主体。中央银行出于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实时调控市场资金量,并引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