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贷款抵押品价值的波动以及表外衍生金融产品的增加等原因,信用风险已成为当今全球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信用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额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6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公布内部评级法作为信用风险的分析工具和技术平台,从而奠定了它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内部评级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国际先进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的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运作模式。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方面正在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推进体系建设,但是却面临种种困境。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是国际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我国银行在内部评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评级管理不成体系,各银行评级业的发展也是良莠不齐,难以深入应用到银行更深层次的信用风险管理当中。而外资银行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面相对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可借鉴之处颇多。因此本文意在从整体上为我国银行内部评级整理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的内部评级经验,以江苏省农业银行内部评级为实证分析对象,以此映射我国银行业的内部信用评级,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银行的内部评级提供建设性意见。基于此,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为引言。包括选题的背景与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目标五部分内容。第2部分对西方发达国家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理论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风险度量模型作全面性的分析,并对现代信用风险模型做简要评述。第3部分从概念、基本要素、关键指标、分析方法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对内部评级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第4部分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现状,其次分析目前我国内部评级存在的问题,然后立足于我国银行业的现实情况,认为我国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法中的先进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均具有很大的困难。第5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对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内部评级模型进行探索,认为采用一种向IRB过渡的较简单的Z值模型会大有裨益,然后介绍农业银行内部的评级方法,包括指标的选择、分值的确定、结果的应用等,最后借鉴张玲等学者开发的适合于我国企业评级的Z值模型对江苏省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评级,将该评级结果与农业银行内部评级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Z值模型在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因此银行在实际进行评级的过程中,可以根据Z值分析方法得出最初的定量分析结果,并结合定性分析进行评级调整,以提高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准确性。在上述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在第6部分对构建我国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做出了初步构想和政策建议。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