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报告》:主报告旨在讨论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及国家的应对方略和政策取向;在国家的政策取向中,我们特别关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主报告的鲜明特色是将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和财政货币政策组合问题放置于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演进历史平台之上进行讨论,正因如此,对于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的政策选择,制度变革、开放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决定因素,以及全球经济调整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方式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分报告一》:本报告试图基于一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视角刻画全球经济调整过程中中国因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重点剖析这种关系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冲突的性质和后果。该报告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着重于中国与世界长期接触和博弈的历史进程解读如今中国全面而迅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所面临的挑战的性质以及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合理的选择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分报告二》:本报告的核心是解释全球经济调整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特别关注制度变革、开放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依赖于经济制度、政策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等基本因素的伴随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开放战略,根据中国经济中基本约束条件的变化和全球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特征调整中国的开放战略。《分报告三》:本报告将全球经济调整进一步扩展和提升到涵盖面更广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调整”视角,通过对全球社会经济调整逻辑的梳理及其对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经济增长机理的影响,得出需求不足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社会结构失调将使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结论。基于这种基本判断,本报告坚持认为,需要通过政府因素及其职能的重新调整来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与社会结构失衡互为表里的深层矛盾,并以此为基本依据对中国的财政政策进行重新定位。《分报告四》:本报告讨论伴随全球经济演进而不断更新着的货币制度以及货币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探寻日益融入全球经济金融进程的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利益权衡。该报告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全球经济调整对一国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操作以及绩效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要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机理和政策绩效,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解析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以及在此影响下的货币制度与政策演进。《分报告五》:本报告探讨在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资本市场发展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从历史逻辑还是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全球经济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演进都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推进产业结构更新的步伐,进而推进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从而加速经济结构的高级化进程。从理论上讲,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必须与由经济结构决定的金融需求相适应,恰当的金融制度供给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活动中金融需求的满足度,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分报告六》:本报告试图任前面五个报告计论的琏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全球经济凋整背景下,中国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以及往全球经济结构出现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有效调节经济的内在结构,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该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面对全球经济调整的新格局,国家如何确定其调控宏观经济的取向以及构建新的更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问题。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宏观调控体系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其选择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