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问题是各国经济增长中普遍而深刻的问题,目前对其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理解的分歧也大量存在。本文从工业化阶段认定标准的辨析入手,论证分析了当前以产业产出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来衡量一国工业化阶段的缺陷,通过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进程和产业现状的比较,本文首先得出两个基本结论,第一,一国的工业化必须充分发展,充分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第二,可控工业化水平应该成为衡量一国真实工业化阶段的标准。上述两个阶段互为前提和结果。即充分工业化必须依靠可控工业化来实现,其目的也是为了一国可以最终实现对本国工业运行的自我可控;可控工业化需要充分工业化来提供产业系统的支撑,其结果也必然能达到充分工业化状态。由于可控工业化的控制力来自产业的实力,充分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借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用制造型经济的概念将充分工业化、可控工业化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概念揉合起来,用以强调中国工业化的使命和途径。制造型经济的实现基础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实现道路则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具有强调产业创新、强调对现有问题系统思维的特点,它不仅为中国工业化展现了一种新的道路,也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现实的政策背景。因此,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以重视产业创新的基调入手,来探讨本国产业协同对产业创新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中国产业协同状况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中国采掘和制造业的中上游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潜力上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下游产业的技术创新感受力和自觉力不够,结果导致技术创新传导和深化能力在上下游产业链上被削弱或割断,最终影响了中国制造业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建议中国工业化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在精选出的主导产业体系内,通过确立技术主线的方法,凝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协同的方向,在建立围绕产业主线设立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协同共享的技术平台、消除分割的体制障碍等措施的配合下,实现和强化产业的协同,提升中国产业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最终促成制造型经济的形成。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包括论文的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等内容。本文的选题依据来自中国对工业化问题,尤其是新型工业化问题还缺乏一个系统论的研究视角的现状。由于产业构成和运行的系统特征非常显著,因此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当前人们工业化问题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应当也可以是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正是希望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尝试。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概括地回顾了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产业协同等核心概念及其关系的国内外文献。由于本文以系统论的角度来解释这些概念,对其中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不同于人们通常认识的含义,对此该章给予了简单指出,并留待文章的其他部分再详细介绍。对诸如制造型经济、可控工业化之类本文提出的全新概念,则不在文献综述部分引经据典逐个论证,而完全放在文章的相关章节中说明。第二章首先通过对多国工业化历史经验和现状的横纵向比较与归纳得出推论,即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必须以充...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