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不断得到深化,股票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几年来,有无数条针对A股市场的重大改革新政出台,并且将影响A股市场发展的障碍基本清除,使A股市场获得了重大的发展。然而,与A股市场同时起步的B股市场却在逐渐退化,陷入边缘化的境地。十几年来,B股市场的整体走势一直低迷,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背离。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解决B股市场的去留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以B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2003-2007年的B股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其变化情况,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B股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影响B股上市公司绩效的宏观、微观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宏观B股市场面临的困境和成因,试给出B股市场未来合理的发展策略和建议。论文大体上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框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上市公司角度来介入B股市场的问题,可以更加透彻分析B股目前的困境。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B股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综述,提出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第三章主要介绍B股市场及其上市公司的概况。首先介绍B股市场的发展历程,B股市场的发展经历大起大落,与制度政策的关系密切;然后,从筹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角度,通过与A股、H股市场等对比,分析B股市场的现状。最后,考察B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情况。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中,传统行业比例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但是B股公司具有一定的股本和资产规模,仍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第四章实证分析B股上市公司2003年-2007年的总体绩效及变化趋势,并通过具体的分类来区分各类B股公司的差异。纯B股公司的绩效相对优于双重上市公司,深市的总体表现也比沪市稳定,ST公司的比例很高且不具备投资价值。第五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变量与B股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选择、数据的统计性描述做出详细的分析。B股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与宏观经济有一定相关性:外汇储备与绩效的显著性关系仅在深市、沪市中某一个市场作用明显;汇率与深、沪市绩效显著负相关,深市的效应大于沪市;B股市场指数与深、沪市绩效显著正相关;M2GDP与深、沪市绩效相关性均不显著。B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基本有效: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时负债比例对绩效产生负效应,经营者应适度降低长期负债比例,积极从资本市场融资。第六章综合前几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对B股市场及其上市公司未来发展途径和定位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