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从结构-效率-稳定范式来探讨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本质问题。金融服务业发展就是金融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从本质上看,金融服务业发展意味着结构优化、效率提高、金融稳定。金融结构形成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会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中。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结构演变或优化的最根本内在动因;制度是影响金融结构演变或优化的最关键的外在因素,外在的制度安排通过内因-交易成本来影响金融结构,一系列合理的制度安排,将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交易的不确定性,减少金融风险,从而推进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结构的优化标准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两个方面。金融结构体系要有利于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并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有利于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要让风险合理地转移和分散,要让投资者自担风险,而不是让政府承担风险;要把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金融机构,而不是将所有的风险都集聚在银行系统。金融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比例、资本配置效率、储蓄率等,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是金融的核心问题。金融效率就是资金融通的效率。金融效率的含义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微观金融效率指金融机构本身的投入产出比率;宏观金融效率包括金融系统对社会储蓄的动员效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以及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推动效率等。相对于金融效率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指标更为综合地反映一国或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比较优势。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用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指标来反映一国或一地区中若干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资源集聚状况、辐射能力。在重视金融效率与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状况。由于金融交易存在跨期性、后续性、预期性等特点,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又会加剧金融风险。虽然金融风险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合理的金融结构安排来减少风险,并将不能减少部分的系统性风险分散化,或转移给风险偏好者,使金融风险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避免金融危机的出现,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具有三重意义。一是金融系统功能稳健,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运行正常。二是金融系统稳健,自身抵御风险、处理、化解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强。三是上述两者功能协调兼顾,不能因为强调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而忽视金融体系自身的建设,更不能片面强调金融系统的独立性、虚拟性,而忽视对经济的支持服务功能。一个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提高金融效率的保证。金融稳定使得各微观主体的成本和收益可以准确分析和预测,各交易主体可以准确评估交易风险和收益,这一切都是金融效率所必须的;另一方面,金融稳定与金融效率是有差异的。金融稳定可以建立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也可能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即金融稳定有高效的金融稳定态和低效的金融稳定态之分。经验表明,在金融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的情形下,所获得的金融稳定只能是一种暂时的、不牢固的稳定,各国与地区货币与金融体系的真正持久稳定必须建立在金融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本文...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