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拉开了中国股票市场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序幕,1998年3月封闭式基金成立并开始运作,1999年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及上市公司)资金和保险公司资金入市,2001年9月开放式基金成立,2002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管理层从1997年以来非常重视发展机构投资者,2001年提出“超常规”发展,但由于我国持续五年的股市低迷以及股票市场所特有的“股权分置”现象,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的影响被局限在13的流通股中,其地位和作用并没有真正彰显。但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和2006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告别低迷进入“牛市”,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之后股改“大小非”解禁高潮的到来,无论从股票市场制度的供给还是需求来看,机构投资者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伴随着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自身规模的扩大和成长主观上需要有更多热衷股票市场的“基民”投资者和具有优质资产成长良好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大小非”解禁会使相当规模的原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增大了股票市场总的供给盘子,客观上需要机构投资者消化吸收这些“大小非”股票,避免股价暴跌,促使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由于具有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持股规模、持股偏好等投资行为,不仅可以通过“用脚投票”对股票市场的波动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可能通过“用手投票”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业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的“全流通”条件下,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进行系统研究就显得非常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三类公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QFII、社保基金、证券公司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证券投资基金。因此,本文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多元回归方法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基金的持股比例作为因变量,公司每股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换手率、市净率、公司规模、知名度、财务报告是否由“五大会计事务所”审计、审计意见、市场风险系数、流通股比例、上市时间长度、是否在股改期间、是否在股改后14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样本选择期间为2004年至2007年,共13个季度。结果显示,每股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市净率、公司规模、知名度、财务报告是否由“五大会计事务所”审计、是否在股改期间等变量与基金的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每股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公司规模、财务报告是否由“五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换手率、审计意见、市场风险系数、上市时间长度、是否在股改后等变量与基金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换手率、市场风险系数、上市时间长度等变量与基金持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