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欧不断从扩大的双边经贸交流中获得显著经济利益,与此伴随的是中欧之间贸易摩擦大量出现,贸易摩擦已成为中欧贸易快速发展通道中的障碍,而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是中欧贸易顺差。如何理性看待和正确处理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在理论上给予公允客观的解释,并在对策上追求合理而双赢的解决,关系到中欧经贸关系的全局发展。论文使用大量数据、图标和统计资料,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前面章节中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中欧贸易不平衡现状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相关的数据与图表进行分析;在实证研究章节,则主要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通论了当存在产业内贸易的情况下,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ICC、IIT和RCA)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被选出的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此外,用协整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欧盟从东亚诸国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例与欧中贸易逆差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掺杂了太多的因素,已经远远超越了贸易研究的范畴。本文并未打算逐一探讨产生欧中贸易逆差的原因,也没有试图建立一个包含诸多解释欧中贸易逆差决定因素的回归模型。本文的统计和计量检验显示,欧盟从东亚诸国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例与欧中贸易逆差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中欧盟从日本进口占其总进口的比例对欧中贸易逆差的贡献最为突出,东盟次之,韩国再次之。正是由于东亚国家的产业向中国转移,欧盟从东亚的进口才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增加,这无疑会加剧欧中贸易逆差。中欧贸易不平衡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结果。忽视产业转移导致的顺差转移、片面指责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将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也不利于欧盟经济的成长。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