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债务融资又是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因而对债务融资进行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有着重大的意义。从1958年MM理论的首次提出,到如今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成熟理论体系,财务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求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公司绩效的关系,如:代理成本理论、融资顺序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仅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债务融资研究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债务融资对于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债务融资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财务学者和企业主体所重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资本结构早已成为各类学科研究的热点,但重心却偏重于股权融资方面。同股权融资研究的“百花争鸣”相比,债务融资研究可为“门庭冷落”,并且研究范围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债务融资的宏观研究层面,缺乏微观深入和实证分析。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迅速崛起,而债务市场建设却相对落后,造成企业融资天平的自然倾斜;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对中国企业的债务融资状况进行探讨、研究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从目前国内关于债务融资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1、对债务融资的宏观探讨;2、运用主流经济学理论分析债务融资。而从这两方面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还是借鉴了国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缺乏对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从资本结构的大方向入手,选择了债务融资这一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选题具有时代紧迫性及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债务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并在借鉴西方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从两个方面分析债务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债务结构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债务结构对股东的约束与控制、得出债务结构对公司治理有积极正面的作用。接着,针对我国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债务结构治理效应的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以2004―2006年度我国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通过上市公司绩效与负债状况的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在总体上仍处于偏低区域,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2)现有的债务结构手段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