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切题,从1970年以来行行色色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梳理出绝大多数资产证券化产品均具有的一般性要素,进而从这些要素中再提取出区别于传统债权或股权融资的要素,由此形成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五大结构要素即真实出售、SPY、风险隔离、信用增级和偿付安排。接下来,运用结构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上述五大要素的形成机理和演变逻辑逐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在结构设计上的利弊得失做了诊断,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很遗憾,本书尚未付梓出版,与证券化瓜葛颇深的美国次贷危机给了尚在步履蹒跚中的中国资产证券化当头一棒,有中国金融业高层官员甚至放言,中国不会把一个贷款细分再包装,搞成债券卖出去。事实似乎正应验着前述那位经济学家的预言。 本书不打算针对次贷危机再添新的内容,一是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太多;二是本人相信,次贷危机不会对已经成型的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形成冲击,形成冲击的是对资产证券化结构技术的滥用,而不是资产证券化结构技术本身。本人确信,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欧洲大陆诸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已经走上证券化之途的国家和地区会继续将贷款细分再包装,搞成债券卖出去。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