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耕地快速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建设侵占、农业结构调整、灾害毁坏等。这些因素是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综合,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鉴于耕地资源对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很多学者对耕地相关问题从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研究方法做出了分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分析、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和耕地保护体制政策定性分析,很少有人详细研究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耕地保护体制政策对耕地保护产生的效果。 当前经济与资源保护必须平衡发展,这给处在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象征,然而紧随经济发展而至的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必须牺牲一部分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国家不断改革耕地保护体制、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以抵制耕地资源的流失,为子孙后代维护良好的资源环境不懈地努力。 首先,本文对国外耕地保护体制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在耕地保护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用途的管制、利用经济手段(如各种税收)平衡土地收益的分配、借助法律手段规范耕地利用等,为我国耕地保护体制改革和政策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接着,进行了耕地资源消费的国际比较,分析三种类型的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发展速度与耕地资源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经济水平与增长速度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 其次,具体分析我国耕地资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建国以来耕地数量的变化、耕地资源消费的结构特征、耕地资源消费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耕地数量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而探求合理的经济发展导致耕地流失的程度,即两者之间的合理平衡点,深入探讨我国耕地资源过度消费的内在原因。 第三,回顾我国在耕地保护实行的体制和政策,研究我国三次耕地保护体制改革和历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