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量耕地被占用,再加上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等原因,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提出来的耕地保护政策。该政策自1997年实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得到遏制,耕地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未考虑到区域差异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以及各级政府在利益上的冲突,导致补充耕地质量不容乐观;为追求耕地数量平衡,盲目开发荒地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等。因此,有必要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展开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对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对政策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加以衡量,从而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的负面影响。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依据,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章为政策概述与国内外研究动态。主要介绍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制定的背景、政策内涵、理论基础,典型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我国的相关研究动态;第三章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的总体情况。通过对耕地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的分析,介绍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在全国的总体实施情况及在不同省区实施的区域差异;第四章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绩效评价的原则,从耕地数量平衡绩效、耕地质量平衡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四方面构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第五章为江苏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绩效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江苏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绩效评价,得到江苏省的耕地数量平衡绩效和社会绩效较好,耕地质量平衡绩效和经济绩效较差的结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存在耕地“占优补劣”现象;(2)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地方政府促进农地非农化;(3)种植业收入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此,要提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绩效,效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借鉴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量化耕地质量补充测算标准;(2)构建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自发保护耕地;(3)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种粮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