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从土地资源空间和行业配置的角度分析,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表现为农地非农化的过程。在当今中国,通过土地征用实现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变为非农业用途的同时,也严重侵害了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尽管现有研究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从征地程序、补偿标准、补偿机制、安置办法、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改革的途径,但是,现有研究大多未能将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联系起来。因此,从农地产权视角探讨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中国征地制度改革问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重点从农地产权视角探讨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中国征地制度改革问题。在对中国现行征地制度进行简略的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增值收益空间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分析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从产权视角探讨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农民土地产权认知与地意愿的关系探讨如何深化中国征地制度的改革。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绪论。作为全文的开篇,首先介绍为什么要从产权的视角研究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中国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然后围绕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征用中农民权益受损两个方面对现有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述评。在此基础上,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交易费用、产权和制度:基础理论考察。在对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等基础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制度环境、交易费用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从而构建全文研究的分析框架。制度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不断积聚,激励着经济当事人产生新的产权需求。但是,产权的界定需要花费交易费用,最优产权边界由界定产权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所决定。最优产权边界的确定相应地形成新的制度均衡,制度变迁得以完成,并在最优产权边界之外形成产权公共域。第三章:中国征地制度的历史变迁。本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征地制度历史沿革进行简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征地制度变迁时滞之谜的分析,探讨征地制度缺陷原因之所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在建国后历经变迁,其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它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保证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具有国家是土地征用的唯一主体、集体所有土地是土地征用的唯一客体、征地补偿和农民安置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土地征用的政府垄断性等典型特征。但是,由于政府征地制度供给不足,使得中国征地制度变迁表现出一定的时滞,并与制度环境不相适应,征地制度因而存在土地征用目标泛化、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办法“不完善”,征地程序不合理等缺陷。第四章: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分析。研究者构建了土地增值收益空间分解模型,分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府垄断、市场失灵对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并运用土地增值收益空间分解模型、利用江苏的数据,对征地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现行征...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