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表明,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现实积极性和意愿)是农民自身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农户社会资本合力影响的结果,经验分析总体上支持了这一结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基层民主发展,而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居民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参与主体,其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建设的成败。另一方面,基层民主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发展。首先,公民参与政治所做的成本与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其次,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由于经济增长与社会的活力是分不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参与起到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通过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论文第三章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制度影响经济基础及其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制度直接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动态制度变迁过程。考察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过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基础和土地所有制。无论是社会制度的改变、法律环境的改变,最终还是在经济基础角度上通过土地所有制影响了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过程。在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既然存在“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够完善基层民主、加快建设新农村”这种逻辑关系,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是什么?论文第四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理性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若干可能的因素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成本与收益。由于制度化的选举投票活动是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因此本文的政治参与将以村委会的选举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农村居民作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农民将在自身给定的偏好、社会环境约束和历史环境控制下进行政治参与,使得政治参与的收入最大化。通过设定农村居民的目标函数,分解出在一定约束条件效用下最大化的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本章的研究也为实证分析作理论铺垫。分析发现农民政治参与水平是农民自身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农户社会资本合力影响的结果:①农户自身的特征:政治面貌(党员群众)、年龄、受教育年限、职务经历、家人是否在村办企业工作、是否有非农就业;②村集体的特征:投票误工补贴、公共服务水平、对上届村干部的工作满意程度、是否有过往纠纷(包括征地、信访);③侯选人的特征:竞选激烈程度、竞选规范程度、侯选人本身特征、自家人有无参加候选人提名、有无拉票行为、乡镇政府的介入与否;④社会资本:是否参与经济组织、家里是否有人当干部。农村居民作出政治参与与否以及参与积极性的决定过程并不能回避上述参...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