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呈持续扩大趋势,其中,我国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之间的差距表现比较突出。我国省区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在解释中国地区差距的原因上,现有研究主要从总量分析角度,考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等几个变量的影响。但在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省际发展水平的差异上,现有研究从不同的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得出的结论有的支持是物质资本因素起主要作用,有的认为是人力资本的贡献更大,有的认为是政策或全球化等因素起决定作用,少数学者还认为是包含较为广泛内容的全要素生产率所起的作用更大。显然,在此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并没有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通过国外对此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设,即中国省际发展差异的决定力量不是要素的积累差异而是生产率差异。在此角度上,显然生产率的变化决定着地区增长水平的趋同或趋异。那么各省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又呈现哪些特点?又是什么力量造成了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差异?现有文献缺乏对此深入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弥补国内同类研究的缺陷,从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省区发展差异的关系出发,经验论证生产率在中国区域发展差异中的角色和地位,为解决区域发展差异提供一个实证支撑。论文在回顾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和生产率理论的基础上,以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TFP)(简称“生产率”)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中国地区发展差异中的重要地位为研究起点,从总量分析角度考察地区发展差异是源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源于生产率的差异。在确定生产率及增长的差异是导致地区收入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生产率增长的两个基本部分: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判断两者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