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前,我国经济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1978年后,中国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方式,改革开放给中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以效率优先为导向的农村改革在80年代初期启动,城市改革在80年代中期启动,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日益强化,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也开始发生演化,并在改革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几个维度来看中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一是中国全体居民收入分配,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80年为0.32,到1984年曾一度下降到0.28,而后在1990年上升到0.36,2001年进一步达到0.45。二是城镇居民,1978年其收入基尼系数为0.16,1995年扩大到0.28,2002年达到0.32。三是农村居民,1978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为0.22,从1984年开始,农村居民内部收入不平等基本上呈现出持续平缓上升趋势,2002年达到0.36。四是城乡间居民收入不平等,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6∶1,但到1994年该比例扩大为2.9∶1,2002年城乡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1∶1。几个维度均表现出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明显扩大的态势,中国正在从一个收入比较平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在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中列出数据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的基尼系数列到第85位,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已经接近某些社会分化严重、经济增长停滞的拉美和非洲国家的水平。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间居民收入不平等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文主要内容和基本结论如下:首先,本文用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区域收入不平等进行测算,并将基尼系数分解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同时还将基尼系数在不同省份间进行分解,考虑不同省份对全国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和贡献率。采用#61555;-指数、经济收敛的研究方法对城镇居民的收敛性进行检验。在分析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动及收敛性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主要结论有:1978-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呈现扩大趋势;从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看,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是由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因素有促进收入不平等缩小的作用,但是强度很弱;从省份来看,导致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省份主要有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东和四川;从区域来看,近十年来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占到总收入不平等的50%以上,且呈扩大趋势,区域内收入不平等小于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从城镇居民收入收敛性上看,全国整体不存在σ收敛。地区内部存在σ收敛,城镇居民收入均存在着显著的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中部>西部>全国>东部。从收入不平等来源上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和TFP。其次,本文在对农村区域收入不平等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对收入不平等在收入不同分项间进行分解,明确收入不平等的结构原因;采用基尼系数变动的分解公式,将收入...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