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作为产业演化和发展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产业集聚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一种必然现象。从产业分布来看,产业集聚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工业领域,虽然工业集聚现象往往表现的更典型一些,有规律的产业集聚同样出现在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领域。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化现象,与服务业集聚关系密切。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服务业集聚的某种体现,而商业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其实就是服务业高度集聚的经济区域。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目前能源资源短缺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服务业本身,考察其增长过程与发展模式,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理论研究表明,如果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则市场力量将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类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会相同,而是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特征。由于现实经济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因素,故某些产业集聚在特定地区成为普遍现象。就我国服务业而言,由于历史、政策、体制和地理位置等原因,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要素流动性受到较大限制,服务业集聚的地区性特征尤为明显。这一经济现实表明,为了准确把握服务业的发展问题,必须对服务业集聚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并对该现象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否则将难以从本质上理解上服务业的增长过程,无法客观地评价当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甚至有可能会陷入盲目主张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误区,进而制定脱离服务业实际情况的政策,这显然与我国服务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背离。本文在考虑各种外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服务业集聚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具体分析了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出发,考察了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特征。从总量层次来看,1978-2006年我国的服务业集聚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但无论是各省之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因素和经济政策对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地理因素对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服务业集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不同变量影响的显著性存在差异;经济政策也是导致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政府行为...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