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金融保险业的空前繁荣。如何用好这种空前繁荣带来的机会、把握好繁荣的生命周期,要求我们对许多问题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思考。 但正如犹太格言所讲,“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因为我们的思考总有时空的局限性,思考的结论可能并非接近真理,有时甚至远离真理,靠近谬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多数思考涉及对市场未来的预测及对人类理性、非理性行为的判断,不论这些思考基于何种理论、何种模型,市场演变的结果多少会与事前的思考、判断有出入,有的甚至可能南辕北辙。但正因为世界是如此复杂,未来是如此难以把握,上帝的笑声总是会意的、宽容的。所以,人类不能停止思考,因为思考是人类智慧、理性的源泉。 做投资需要的正是智慧与理性。没有智慧不足以非凡的眼光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发掘价值,没有理性则不足以平凡的心态在熙熙攘攘的噪音中守护价值。 智慧是知识、经验和悟性的结晶。知识、经验是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与思考、踏踏实实的工作中逐渐积累的。即使是悟性,它也是在知识、经验基础上思考的升华。像禅宗慧能大师这样的文盲顿悟成佛毕竟只是造化的例外。 理性是在冷静思考基础上对感性、激情、浪漫主义的扬弃。感性、激情、浪漫主义是投资的大敌。市场上的跟风、投机、炒作都与此有关。它也是金融市场上行为疯狂以及泡沫产生的思想温床,所以才会有“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一说。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正是西方某些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失去理性走向疯狂,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信贷泡沫破灭的产物。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西方金融业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只关注短期利润、大胆冒险赌博、不断扩大杠杆率、设计和开发不具透明度的衍生产品、不道德地诱使普通穷人过度借贷、强烈反对市场监管、大量资产放到资产负债表外,所有这些在催生泡沫的同时,埋下了泡沫破灭后灾难的种子。 金融海啸使一场美国式的、基于高债务的资本主义金融盛宴结束了。它使人人羡慕的、灿烂的华尔街变成了一条面目全非的落日大道,使世界经济满目疮痍。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上的疯狂仍没有销声匿迹。用政府巨额注资派发天文数字的奖金,已经激起了主流大街(Main Street)的愤怒,但华尔街曾经的天之骄子们仍然生活在过去的梦想中,仍然在陈腐、贪婪的非理性中我行我素。滋长疯狂的空气变了,但肥沃的土壤还在,疯狂之花仍在不顾大众的呐喊无所顾忌地盛开,以至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 现在不仅市场在呼唤理性,良知也在召唤理性。通过弘扬理性,可以恢复被贪婪吞噬了的道德;通过弘扬理性,可以守望被投机掩盖了的价值。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几年来,笔者对涉及自己岗位的有关问题一直在苦苦思考。这些小小的思考源于对市场的学习、基于对别人经验的借鉴、出于对岗位责任的探索,涉及国际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和保险资产管理。多数文章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之间并无连贯性,也无逻辑联系,个别观点还有重复论述的。它们是自2006年以来对于保险资产管理、资本市场、宏观经济问题思考的浪花,是一些思想的碎片。时过境迁,以现在的眼光看,它们显然都缺乏足够的思想深度和理性的光芒,但却提供了一个市场和经济周期循环中市场参与者零碎的思想和行为足迹。这些东西就像是化蝶为蛹,结果并不辉煌,过程仍值得留恋。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中国金融市场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虽有曲折,但仍掩盖不住它的光芒四射。自己的小小思考,折射的正是这个伟大时代中的一段小小波澜。当然,由于视野、岗位的局限,它也仅仅是“一花一世界”而已。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上,个别观点的对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能停止理性的思考。面对金融市场的潮涨潮落,我们总要有一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心态。这样才能在投机与投资、价值与价格、简单与复杂、恐惧与贪婪、诚信与欺诈、跟风与引领潮流之间作出从容的正确选择。 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做投资确实要有一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一种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的理性超然,还要对把握规律的局限性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认识。否则,不知哪一天,一根意外的稻草就足以压垮心理和生理上的骆驼。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