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资本主义,或许说白点,就是人们如何靠(卖声)捞一笔。而本书是由技术史的角度来谈起。人类对满足听觉与沟通的原始渴望,带动了声音保存、复制与传播的技术发展,产生唱片、留声机、电报、电话与无线电广播等发明。但这些声音媒介及发明若想商品化与产业化,还得在社会上养成收听的文化与消费的欲望,并且有人(或企业)将相关的技术发展转变成商业获利模式;此外,(国家)为了统治需求,加速将这些发明普及全国,才使声音的市场真正发展,资本主义才算真的运转。本书以近乎说故事的手法,透过大众的想像、资本的欲望、国家的策略,阐明(声音)媒介的历史性与社会性,重新理解人类的感觉世界与构成,或许对于我们理解未来网路云端的声音,也能开拓全新的视野。第1章的议论以电气技术与大众想像力的关系、有关电磁能的神秘印象,还有业余者与专家的分化等为主题,指出从十九世纪后半大量出现的音响媒介,全是以电气技术为基础。在二十世纪影像媒介电子化以前,音响媒介已率先完成电子化;换言之,就像薛弗适切地将之命名为(电气革命),这种与电气技术的结合,正是起自十九世纪后半,听觉环境技术性变貌的根底。第2章提及埃米尔.贝林纳(EmileBerliner)的圆盘唱片,让声音纪录(ecriture)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爱迪生的留声机到唱片确立期间,兴起了声音记录技术与音乐消费文化的社会性结合。第3章则介绍,1920年代的美国会出现理应包含许多歧异的(类电话)媒介,收敛成接近今天概念上作为个人媒介(personalmedia)的(电话),与唱片一样是声音消费文化力量的作用。而正如第5章所触及,1920年代的美国对于广播的概念也在进行由业余者的无线模式转变成广播模式。另外,第4章与第6章想指出,尽管不如美国的事例明显,但部分类似的变化也在战前、战后的日本发生。终章则针对国家的作用力与声音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说明,并总结全书。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