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古典经济学为背景,以财富与幸福为主线展开讨论并试图说明幸福思想一直处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中,在此基础上,以斯密的幸福思想贯穿于整个论文来说明各个重大主题如何被添加在了斯密的现代经济学的幸福大厦上或如何被从这一幸福大厦上抽掉。从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修改完成的1790年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的1890年算起,在刚好100年的时间里,经济学家根据自己的经历、知识和社会背景描绘了一副不同的蓝图,对幸福大厦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期间,有悲观者、支持者、反对者、冲突者、折中者、综合者。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幸福不可能实现,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幸福是可以实现的,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幸福大厦的建设上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如西斯蒙第、汤普逊和巴斯厦,都加固了这一基础,在必要之处进行了改建并扩大了空间。某一些人,如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一些悲观者,他们站在后面,对正在建设的大厦轻蔑地指手画脚。另一些人,如西尼尔,试图在这一大厦建设的中途改弦易辙。但从古典经济学的探讨可以看出,幸福始终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幸福思想始终贯穿于经济学的发展中。本书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幸福思想的探讨,为今天的读者在追寻财富与幸福的权衡中提供思想来源和灵魂碰撞,同时也为中国转型发展和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动力。本书是“幸福经济学”学科领域系统梳理古典经济学幸福思想的第一部专著。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