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方法论,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第二部分为微观理论,基于第一部分的方法论原理研究企业、国家、法律等具体的制度安排;第三部分为宏观和动态理论,具体讨论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及动态过程。 第一部分的方法论,首先从资源配置问题切入,引出 “制度重要”命题和交易费用分析方法,明确交易为经济关系的基本单位以及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确定交易费用分析法为讨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分析方法;其次运用交易费用分析方法,从 “外部性”问题入手,引出产权的基本概念,纠正新古典经济学的误解,将资源配置原则的适用对象确定为产权,再进一步讨论什么样的产权安排能够节约交易费用,使资源配置达到 “效率标准”;最后以契约理论来分析契约的谈判、签订和执行过程,介绍交易费用学派与产权学派对交易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的分析。 第二部分的微观理论,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上述方法论原理应用于企业、国家和法律等具体的制度安排。关于企业,通过科斯提出的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问题引出关于企业性质的讨论,介绍交易费用学派与产权学派对企业交易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分析,进而展开关于企业扩张和纵向一体化的分析;在明确了企业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分析其 “委托—代理”问题,探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最优的资源配置结果和最佳的公司治理效果。关于国家,首先通过比较和综合 “暴力论”与“契约论”两种关于国家起源和功能的基本理论,明确国家的本质属性并分析国家的基本作用;在明确了国家本质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国家机器的内部,分析 “代议制”等具体制度条件下的国内和国际政治交易,探讨国内民主制与国际政治关系的最佳产权安排。关于法律,首先介绍法经济学的基本流派和基本方法,再展开对部门法的具体分析,探讨侵权等行为的经济学逻辑,最后从节约交易费用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就法律的基本问题作出判断。 第三部分的宏观和动态理论,首先明确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通过讨论制度供求均衡的变化来探讨制度变迁的具体方式,引入经济学演化分析和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然后讨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介绍制度分析在经济史领域的应用。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除了结构和逻辑上的不足,新制度经济学在思想倾向上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新制度经济学深受奥地利学派影响,并兴起于崇尚自由主义的芝加哥大学,在思想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自由主义倾向和意识形态偏见,是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典型代表。这一点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如仅局限于私有产权范围来认识产权问题、对市场手段过于崇拜、排斥公共行为和政府监管以及 “盲目自由化”倾向等问题都普遍地存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各部分内容之中。对于这些问题,本书也从逻辑和思想上进行了必要的辨别与澄清。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