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分析的洪灾保险研究》讲述了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自然灾害频率高18%,尤其是洪水灾害。频繁的洪灾事件使众多的受灾者“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受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受灾者的生活改善,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财富集中度上升,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据水利公报统计,1990~2007年间,中国每年因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仅1998年的大水灾就导致了2550多亿元的损失,2005年、2007年的淮河水灾造成的损失也高达100多亿元,洪水成为中国头号自然灾害。对此,政府财政救灾支出每年均达47.5亿元左右,虽然政府在防洪减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对巨额的经济损失,政府的灾后补偿作用又显得杯水车薪,起不到根本性作用。传统的单纯的工程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人多地少、快速城市化与土地过度开发的现状下的防洪形势的要求,因此,2003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出:“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