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 2006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258亿元, 到2013年底已高达1.85万亿元, 年平均增长率达84%。截至2014年6月底, 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32亿, 超过中国总人口的四成。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92亿, 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2.3倍。其中, 使用手机在线支付的网民规模更是增长了63.4%。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已经积累的巨量数据, 这些均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互联网金融正在引发金融界的震荡和革命, 这种影响甚至远超过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为互联网与金融有着天然的契合性, 金融产品从本质上说就是一连串的数据, 无需借助物理实体的依托。移动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大幅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匹配, 大大削弱了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这种匹配迅速、交易成本低廉的新型金融模式, 加速了金融脱媒, 是对传统金融的巨大挑战, 也将带来一场金融革命。更为重要的是, “开放、平等、分享、协作”的互联网精神将融入金融的血液, 金融市场不再受少数专业精英控制, 其专业性迅速淡化, 普通大众也可以充分参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将走向平民化。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普世金融”或“平民金融”。 ?????? 同时, 我们看到, 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高调进入金融业后, 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积极开拓、排兵布阵, 主动融入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努力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嬗变。中国政府也对互联网金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13年8月, 央行牵头的互联网金融最大规模调研已经展开, 开始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进行准备。 ?????? 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来阐释这种革命性的变化, 全面呈现出从互联网金融、网络金融向网络金融生态圈发展的演进格局, 同时也通过对网络金融企业的代表SBI集团的深度剖析, 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 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特征和方向, 这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 在欧美, 美国、英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金融大爆炸的洗礼, 开启了金融自由化与互联网革命的结合, 出现了诸多知名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集团。在亚洲,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 其间群雄逐鹿, 最终SBI集团率先构建了完整的网络金融生态圈。 ?????? 本书介绍了SBI集团的发展历程。SBI集团自1999年作为日本软银集团的金融投资部独立运作开始, 通过自身的发展及同行业的重组、合并、上市, 已经拥有了网络证券、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私设交易系统(Proprietary Trading System)等所有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平台, 发展了独具特色、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以网络金融为中心的“网络金融生态圈”。 ?????? “乘风破浪会有时”, 希望通过本书对网络金融的阐释, 能对未来中国打破金融垄断, 改善金融生态, 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 ?????? 注释: ?????? 我们认为“网络金融”是与“互联网金融”略有不同的概念。互联网的广泛渗透, 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之间的融合。依托于互联网, 不同业态的互联网金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网络”, 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网络金融”。当然, 由于这两个概念在现实中经常被替代使用, 本书中也不对这两个用词作明确区分。 ?????? 而本书中所提出的“网络金融生态圈”, 则是网络金融发展的更高阶段。它是指经过网络金融中不同业态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淘汰, 那些具有协同效应及相乘效果的个体有效地组织在一起, 形成能动态地自我更新与进化的集群。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