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厦门市企业微观层面的相对成本已经接近其历史高位,且仍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初步显现出“成本病”的某些特征,这给厦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然成本的快速上升,并不是厦门市的孤立现象,而是中国各省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它与城市化中的成本释放和约束趋紧、前期汇率升值的冲击与传递、人口转变、政府活动扩张、赶超中的歧视性政策补贴等方面的原因和制度根源有关。由此视之,降成本并不仅仅是企业生产方式或生产力的改变,实质上更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近两年来厦门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大举措降低企业成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许多做法在全国领先,形成了“厦门经验”,但也有困惑和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企业成本上升是符合国际发展经验规律与学术逻辑的,全球破解之路只有一条,就是克服治理扭曲(管制、干预等)带来的资源错配的“成本病”,积极鼓励创新提升效率,让效率与成本赛跑,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治理升级。因此在进行“消极的”或“成本节约型”挤压举措来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厦门市宜从“硬化预算、强化竞争、专项治理、激励创新”等16字入手,进一步推进“财政透明化”改革,“硬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财政供养补贴部门的预算约束,推动国有企业、垄断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变革,延续从自贸区推出的有关治理升级,尽快使厦门市从原来的劳动力比较成本优势转为国际化竞争优势。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