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金融国十条》颁布以来出现的全部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商业银行。全书分为绪论和六章。绪论部分结合当前金融改革的进程和主要矛盾,系统归纳放开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意义与影响。随后横向梳理比较国际上以转轨国家为代表的银行民营化过程的做法、经验和教训,纵向归纳我国近代民营银行的发展经验以及上世纪90年代开放民间资本设立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的经验教训。以此作为我国本轮银行准入制度改革(即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逻辑和历史起点。报告第一章回顾2013年7月至今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改革的进展情况,重点一是分析银监会相关政策框架演进历程和政策要素构成与逻辑关系;二是梳理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进程,重点归纳其在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举措。第二章研究民营银行健康发展问题。首先在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做民营银行的SWOT分析,随后归纳提炼出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SWOT策略。重点分析民营银行如何选择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机制等。并以案例分析方式对比同为“互联网银行”的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在商业模式上的异同。第三章至第五章从准入、持续监管和市场退出三个维度构建有效监管民营银行的制度框架。第三章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以机构准入为主,业务准入和高管准入为辅。重点介绍民营银行主发起人条件设定与资格审查、股权结构要求和有限牌照管理(包括业务类别和机构网点设置)等内容。第四章为民营银行持续监管制度,一是论述对民营银行主发起人和主要股东的监管措施及其合理性;二是对民营银行的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措施,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监管、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关联交易监管等,汇总形成量化触发监管指标体系。第五章为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监管制度。一是对照自担风险的要求,研究民营银行生前遗嘱的生效条件、作用机制和原理;二是明确民营银行控股股东对银行的限制加重责任。三是在厘清存款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审慎监管和央行最后贷款人的关系和作用顺序基础上,综合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力求实现民营银行市场退出风险损失最小的政策目标。第六章为课题结论,基于前述各章的研究成果和对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政策实施进展的评估结果,汇总提出推动我国民营银行健康发展和有效监管的政策建议。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