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典型的“治水社会”,大型公共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直到今天依然是政府的重要事务。了解历史上管理黄河管理的情况,对于近日治黄无疑有资治价值。清代治河规模之大,投入之多为历代王朝之最,河务在清代首先是一个财政问题而非水利技术问题。本研究利用大量清代河工档案,特别是清代河道钱粮奏折,这批资料在过去研究中从未被使用。基于整理和解读这批资料,作者从河工财政运作的角度入手,揭示有清一代支撑河务运作的财务制度。本书分为六章,从明万历潘季驯治河之后到清代灭亡,以定额河工银制度为主线,采用财政史角度,梳理了清代各个阶段在河银筹集、管理、开支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道光时期河工开支被视为国家财政漏斗的原因,以及晚清如何在极为拮据的财政能力下重塑定额河银制度。借以阐明河务为何在清中期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耗费、清代河务财政中存在着哪些结构性问题、为何黄河治理的近代化没有出现在晚清等问题。以丰富现有的黄河史、清代制度史和环境史研究。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