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财政结构的影响》

《表4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财政结构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省直管县”改革的进展分析——基于政治周期理论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代表10%、5%、1%水平下显著。括号中的数值是稳健标准误差。Reform_fis是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虚拟变量。

接下来分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和“扩权强县”改革对于县级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利用方程(3),表4是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影响结果,表5是“扩权强县”改革的影响结果。观察表4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第(1)列农业支出的结果中,CPPCpre2的系数为-0.0039,且能够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第(2)列基本建设支出的结果中,CPPCpost1的系数为-0.006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第(4)列行政支出的结果中,CPPCpost1的系数为-0.00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在改革前,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也存在政治周期变化。具体来看,市党代会前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占比增加,而农业支出的占比降低;市党代会之后基本建设支出占比显著下降,行政支出占比有所增加。财政支出结构的政治周期变化同样能够用官员晋升激励理论来解释。在市党代会前,县级官员需要加快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GDP以获得政绩和增加晋升机会,因此基建比例较高;而在市党代会之后这种晋升激励减小,因此基建支出占比下降,转入其他类型的支出。观察三个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基本建设支出中CPPCpre2*Reform_fis的系数为负且在10%水平上显著,而CPPCpost1*Reform_fis的系数为正且能够通过水平为10%的显著性检验,恰好与改革前的变化情况相反。这些结果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使得基于市党代会的财政支出结构周期有所减弱:改革之后,市级党代会前两年的基本建设支出占比减少,党代会之后的基本建设支出占比反而有所提升。这一结果同样符合官员晋升激励理论,由于改革后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的上下级管理关系变弱,因此县级官员通过做“政绩”获得晋升的激励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