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选拔机制比较》

《表1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选拔机制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的过程机制及其优化——基于中部两所重点高校支教团的案例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由两所高校关于招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整理而来。

研究生支教团强调秉持“自愿报名、公开招募”的原则,吸纳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学生参加,但是从高校在对志愿者选拔的过程来看,这种自主、平等、公开、公正的选拔思想并未得到很好的践行。首先,高校不甚充分的宣传,导致学生对支教团的服务内容、价值了解不足,进而导致自愿报名、参与选拔的人数有限。从调研中发现,团委通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其他方式,如横幅海报展览、先进事迹报告等所占比例甚微。此外笔者也了解到一些院系所需人数与报名人数持平,缺乏竞争,这反映了学生们对支教团项目的了解不足,参与积极性不够以及项目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某些高校对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认识与重视不够,仅把其当作例行任务,宣传不够到位,舆论氛围不浓厚。总之,短暂的报名期限、项目宣传的不足、志愿服务精神的宣扬不足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学校或院系研究生支教团报名人数不多的问题。其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选拔的倾向性影响了公平性。几乎所有访谈对象都提到了选拔过程中的学生干部优先。从志愿者招募条件来看,“学生干部优先”是众多高校选拔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不仅影响了绝大多数非学生干部参与志愿支教的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有违“公开招募”的初衷。尽管学生干部在活动组织、协调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相比较非学生干部的学生来说,是否具有较强的服务经验与意愿,则很难评判。加之支教团服务成员名额十分有限,这也使得支教团成员的选择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存疑。最后,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素质关注不能契合支教服务活动需求。支持中西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研究生支教团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支教团成员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的能力素养。从当下师范类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选拔环节来看,师范类高校相比较而言,更为聚焦基本教育教学能力的考察,如某位师范院校的支教团成员提到选拔环节主要包括初试与复试,说课和试讲两方面。可以看出,此类选拔工作更贴近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期间的工作内容要求,而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选拔工作安排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选拔同时进行,多考察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缺乏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量,导致了其对于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选拔的针对性与合理性的下降,甚至导致了与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初衷的背离。(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