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某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学分体系》

《表2 某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学分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关键结构及发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活动的课程化要求课程学分的结构化,而课程学分的结构化既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量化过程,又是第二课堂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意见》要求,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要采取综合式、记录式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此项要求落实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中,即以显性、客观的课程学分量化扭转过去隐性、主观的活动评价标准,进一步凸显学分量化的主导作用。以某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分体系中的“创新实践”学分结构化为例,一是以必修学分的形式保障学生均衡能力培养,明确最低的课程修习标准。必修课包括四个方面:“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学术研究”。二是以选修学分的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课程的激励导向作用。选修学分可包含“学生竞赛”“学干成长”类别,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学生工作任职(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