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课程设置》

《表1 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课程设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留日学生对中国美术教育模式的改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截选自傅怡静《郑锦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兼论郑锦对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学科及课程建设的贡献》。

1918年4月15日,“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在郑锦的操持下,“北京美术学校”的结构设置大多依循日本学院美术教育模式,创立初期只有中等部,设绘画、图案二科,以应社会急需[18]。“拟于两三年后,添设高等部,酌办数科”[19]。日后“北京美术学校”高等部设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图案科和图画手工师范科,从学科和课程设置上(表1)看,学校秉持“经世致用”“中西并行”的办学思想,体系较为完整,是近代中国美术学校中的先行者。郑锦还将解剖学引入绘画教学中,这是源于郑锦在日本实习解剖的经历,他深觉学习解剖有利于学画者了解人体构造,科学地表现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