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互联网+”乡村教师精准培训活动》

《表2“互联网+”乡村教师精准培训活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网+”时代系统视角下乡村教师精准扶智机制与路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线上的个性化指导则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做到“四大精准”:一是结合需求精准选择指导教师。乡村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学段以及发展需求,在互联网平台上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选择、预约,申请某位或某几位指导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关系也建立在双方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每位指导教师需要提供较为翔实的自我介绍,形成个性化标签,用来帮助乡村教师做出精准选择。有研究指出不合适的指导教师与学员组合应该适时得到调整,根据任教学科、任教年级进行配对。指导教师的性别与乡村教师相同较为合适,师徒双方要有相似的个性或者教育哲学,Parkay认为,当指导老师与学员的理念与教学风格接近时,形成的带教与指导关系最为理想[10]。二是精准的问题描述与分析。以共同行动纲领为方向,乡村教师需要提供自己的教学案例,并描述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困惑与问题。指导教师应结合对乡村教师所处地区、学校教育的整体情况以及乡村教师提供的问题描述进行分析,便于指导教师把握在教育教学层面该如何去突破与解决问题。三是指导教师的精准指导。指导教师虽然教学风格有所差异,但需要依据共同行动纲领所预设的方向,学员所在学校的客观情况,提出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反思的问题,有研究指出指导教师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引导学员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如澳大利亚的Loop项目依据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对学员上传的课例进行点评,进而精准了解学员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异[11]。四是精准评价,指导过程结束后,指导教师要精准评价学员付出的努力、在专业认同、专业知识与能力上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发展方向。此外也包括学员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便于帮助指导教师形成累积性的特征属性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