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各指标因子频率比值》

《表3 各指标因子频率比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滑坡分类和加权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选取的地形地貌因子包括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均可从DEM中直接提取。这4个因子均为连续型变量,首先对其进行等步长离散化(见图7)。如图7(a)和表3所示,在0°~30°坡度范围内缓倾角滑坡大量发育,而有63.9%的陡倾角滑坡也分布在10°~30°之间,但当坡度大于50°时,几乎没有滑坡发生(0.4%)。说明2类滑坡主要发生于低、中等坡度的边坡上,符合万州主城区及长江两岸滑坡集群式分布的特点[30]。按照方位角将坡向数据离散化,共划分为9个状态等级,其中-1°表示平地。由图7(b)和表3可知,2类滑坡在各状态坡向中的数量分布较为均匀。对于缓倾角滑坡,坡向为-1°,0~45°,225°~270,270°~315°这4个状态时的FR>1,而陡倾角滑坡在0°~135°和225°~315°的坡向范围内FR>1。平面曲率描述的是地形在水平方向的特征,在数值上等于某栅格处坡向在坡度上的变化[13,34],因此在GIS中通过对坡向进行求导来获得。图7(c)和表3显示,超过99%的滑坡分布于平面曲率-2.5~2.5的范围内,且缓倾角滑坡的0和陡倾角滑坡的-2.5~0的平面曲率状态更有利于滑坡发生。剖面曲率可以描述地形的复杂度,由图7(d)和表3发现,当剖面曲率为0时,会发生13.6%的缓倾角地层滑坡,FR值达到1.701;而当剖面曲率值为-5~0和0~5时,陡倾角地层滑坡的占比达到了95.2%,FR值分别为1.036和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