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万州区滑坡分类:基于滑坡分类和加权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表2 万州区滑坡分类:基于滑坡分类和加权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滑坡分类和加权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上所述,根据滑坡空间分布及自身特征,可将全区滑坡分为2类(见图4):一类是近水平地层中发育的缓倾角滑坡,滑体物质多为第四系松散堆积体,以粉质黏土夹碎石为主。滑动面为堆积体和下伏岩层的接触面[30],下伏基岩多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砂岩与泥岩和上侏罗统遂宁组(J3s)砖红色钙质泥岩、粉砂岩[31];除此之外则为第二类滑坡,其所在地层倾角普遍大于第一类滑坡,大多分布于构造线两翼或者公路沿线,形成典型的顺向坡。较陡的地层倾角加之人工切坡或强降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滑坡频发。此外,全区滑坡在地层倾角5°~15°范围内最为发育[32],且受主要地质构造(万县向斜)的影响,第一类滑坡的滑床倾角多小于10°[30]。因此,以10°为地层倾角的临界值,最终确定出两类滑坡的具体信息(见表2)及分布情况(见图5)。从中可发现,缓倾角地层滑坡个数虽然仅为全区滑坡的36.5%,但是总面积却达到了全区滑坡的52.6%,说明该类滑坡中更易出现大型滑坡,而全区仅有的3个特大型滑坡(见图5)均为缓倾角地层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