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楚雄州五县 (市) 绿孔雀被残害情况统计[17]Tab.2 Statistics on the maiming of green peafowl in five counties (citie

《表2 楚雄州五县 (市) 绿孔雀被残害情况统计[17]Tab.2 Statistics on the maiming of green peafowl in five counties (citi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绿孔雀濒危现状及其保护》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绿孔雀在东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家喻户晓的珍禽,绿孔雀的羽毛(孔雀翎、孔雀线、孔雀眼等)和肉是珍贵的野生动物产品,人们一直保持着猎杀绿孔雀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在越南和老挝的分布区,乱捕滥猎情况非常严重,是当地绿孔雀数量急剧下降的首要因素[16]。此外,据保护区周边社区反映,绿孔雀有时会结群到栖息地边缘啄食农户的庄稼,很多绿孔雀因误食喷洒了农药或老鼠药的庄稼而死亡;一些农户为了防止绿孔雀破坏庄稼,在农田周围撒上用农药浸泡过的谷物毒杀绿孔雀;农户饲养的禽类的流行病也会传染给绿孔雀,以上人为干扰也是使绿孔雀濒危的重要因素[11,16]。据徐晖在1990~1995年期间对分布于楚雄州五县(市)的绿孔雀的分布状况、数量进行了调查访问,对当时五县(市)的猎杀、毒杀、捕捉、捡卵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统计(表2),结果显示,其捕杀量达到总数的33.6%,表明乱捕滥猎情况严重[17]。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云南省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在所涉及的案件中,几乎未见非法猎捕、运输绿孔雀的现象,这与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有着直接关系,也侧面反映了绿孔雀数量越发稀少,盗猎分子难以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