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蛋白侧链基团谱带强度》

《表3 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蛋白侧链基团谱带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温超微粉碎对生物酶法制油豆渣蛋白结构影响的拉曼光谱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已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结构改变能够引起色氨酸残基的暴露,760 cm-1附近区域的拉曼峰强度降低与色氨酸残基由原本“包埋态”转变为“暴露态”有关,在拉曼谱图中表现为色氨酸谱带强度的降低[26-29]。由表3可以看出,与未经超微粉碎处理的豆渣蛋白相比,低温超微粉碎处理引起760 cm-1附近区域的拉曼光谱峰强度降低,表明色氨酸残基趋向于“暴露态”。而较未处理豆渣蛋白,常温超微粉碎处理引起760 cm-1附近区域的拉曼光谱峰强度升高,表明色氨酸残基趋向于“包埋态”。色氨酸残基的暴露是由于超微粉碎处理使蛋白质结构改变,分子结构展开导致的;而常温超微粉碎处理下色氨酸残基的包埋可能与超微粉碎温度导致豆渣蛋白部分变性有关[30]。在本研究中,经低温超微粉碎(200目)处理的豆渣蛋白在760 cm-1附近区域的色氨酸拉曼光谱峰强度较低,该区域归属于色氨酸残基的伸缩振动,表明此条件下色氨酸残基更趋于“暴露态”,这与上述不同粉碎程度下分子碰撞作用影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