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省份年均环境技术效率值 (2011—2015年)》

《表1 各省份年均环境技术效率值 (2011—2015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11—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值(见表1)。由表1可看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年平均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值分别为1.084、0.476、0.704,东部的效率值明显高于西部,西部又明显高于中部,三大地区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差异显著。具体来看,东部11个省市中,除了天津、河北效率值偏低以外,其他地区效率值均大于1,处于环境生产前沿,是农业生产的最佳实践者。东部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在环境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走在前列;中部8个省份环境技术效率值均小于1,且效率最高者湖北仅为0.625,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存在较大的环境效率损失,亟需改进;西部11个省市中,除四川、青海效率值大于1,其他地区均未达到生产前沿,而且地区间差距较大。从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协调性来看,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几个农业大省如山西、内蒙古、安徽、甘肃、陕西、江西、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等环境技术效率值均小于0.6,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省份仍然处于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效率偏低,更多的依靠资源的投入和对环境的破坏来拉动生产,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这些地区亟需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