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双边政治关系距离对不同比较优势行业出口的影响》

《表6 双边政治关系距离对不同比较优势行业出口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边政治关系距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以国家聚类的稳健标准误,***、**、*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控制变量包括是否接壤、是否具有共同语言、是否具有共同法律渊源、是否处于同一自贸区,限于篇幅未报告具体结果。

国际政治关系距离是否扭曲了双边自由贸易呢?本文进一步考察行业层面上双边政治关系距离的出口促进作用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王文治和陆建明(2012)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指数较高。[47]为了更细致地判别出口贸易所在行业,分类采用国际产业分类(SITC),所得各年各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般认为显示性比较优势大于1的行业是具有绝对比较优势。根据测算结果,SITC6、SITC7、SITC8三个行业在11年间持续大于1,认为这三个行业具备比较优势。本文进一步将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和不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贸易额加总,考察双边政治关系距离的出口贸易效应的差异,所得结果如表6所示。列(1)和列(2)表明双边政治关系距离更能够促进具备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为了进一步讨论贸易保护主义下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对于中国的国际政治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构建双边政治关系距离与是否为OECD国家虚拟变量的交叉项,回归结果如列(3)和列(4)所示。可以看出,缩短国际政治关系距离对于中国在发达国家打开市场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种作用强化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而言,中国并没有利用良好的政治关系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具备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