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清代“楚曲”音乐考论——以29种“楚曲”剧本为中心》

《表5:清代“楚曲”音乐考论——以29种“楚曲”剧本为中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代“楚曲”音乐考论——以29种“楚曲”剧本为中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另外,楚曲还有3处“笛子”标识,在《蝴蝶梦》中用于“送入洞房”,在《祭风台》中用于正旦“安席介”和“吹手下扶丑上桌睡介”。阎金锷曾说:“(汉剧)有许多戏是必须用笛子的。一种是从昆曲中借来的戏,一种是用民歌连缀而成的戏。”(72)楚曲“笛子”曲牌,应为昆腔或吹腔的遗存。再结合40余处“吹打”标记,可知,汉剧唢呐、笛子曲牌的出现早于丝弦曲牌,吹管乐在楚曲过场音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