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清代“楚曲”音乐考论——以29种“楚曲”剧本为中心》

《表1:清代“楚曲”音乐考论——以29种“楚曲”剧本为中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代“楚曲”音乐考论——以29种“楚曲”剧本为中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楚曲使用频率最高的板式是“倒板”(49),共计36处,覆盖了74%有音乐标识的剧本,常于一剧中多次出现,如《辟尘珠》《青石岭》各有5处,《杀四门》《二度梅》各有4处。楚曲“倒板”是上句腔,旦、占、净、生、外、付、花、丑各行当均可演唱。从点断符号来看,“倒板”句普遍比下句腔拉宽,常用于哭诉、斥怒、昏迷、登殿、发兵等场合或情境。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曾有“倒板高提平板下”的描述。“湖广语音去声字上扬,汉剧去声字的基本音型是上翘七度、六度,因而去声字容易形成高腔”(50)。楚曲36处“倒板”有一半以上结束于去声字,可见“倒板高提”的特点已凸显,在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戏剧性方面已有独特表现力。通过比照车王府曲本、汉剧、京剧相关唱段发现:楚曲音乐中西皮倒板、二黄倒板均有,且比重相当;西皮倒板中七字句较多,二黄倒板中十字齐言句和长短句较多。戏曲十字句由七字句发展而来,二黄倒板或受西皮倒板影响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