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建设用地灯光密度标准差椭圆参数表Tab.2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parameters of construction land lighting densit

《表2 建设用地灯光密度标准差椭圆参数表Tab.2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parameters of construction land lighting densi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灯光数据的中国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时空演变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揭示了数据变化的主要方向,长短半轴的长度变化则反映了数据在主次方向上的离散程度(表2)。从方位角来看,4个研究时点中的方位角持续增大,并由2000年的72.420°增加到2015年的81.066°,说明建设用地灯光密度的变化方向始终位于中国的东北-西南方向,并逐渐向正南正北方向靠拢。从主轴与辅轴来看,2000-2015年主半轴标准差与辅半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其中主半轴标准差由2000年的13.089°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13.885°,而短半轴标准差则先由2000年的9.516°减少到2010年的9.493°,随后增加到2015年的9.921°。这说明中国的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在次要方向上曾经出现过极化现象,但总体而言,主半轴与短半轴的标准差都有所增长,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在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这是因为在2000-2015年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土地产出不断提高,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又迫使人们不得不珍惜土地,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使以往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得以逐步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得到有效遏制,建设用地利用率得以增长,因此,中国的建设用地灯光密度在总体上都得到了提升,弱化了建设用地灯光密度在方向分布上的极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