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历史山洪灾害点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参数变化Tab.2 Variation of gravity cente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elliptical parame

《表2 历史山洪灾害点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参数变化Tab.2 Variation of gravity center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elliptical param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四川省山洪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x,y):重心点坐标;S/(km):重心点的移动距离;R/(°):标准差椭圆中,椭圆的方向角度;X:沿x轴的长半轴长度;Y:沿Y轴的短半轴长度

(1) 5-9月重心主要在103°37'~105°00'E,29°40'~30°49'N之间,位于四川省中部偏东地区,5-8月由东部的威远县向中部的仁寿县、青神县、夹江县移动,9月向东北方向三台县(图7)移动;(2)5-7月重心移动距离58.187 km,变化较大,8-9月的移动幅度较大(表2),整体上南北方向移动距离大于东西方向;(3)5-9月转角变化区间在31.187°~53.282°之间,表明5-9月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南—东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5-6月、7-8月的转角出现弱化,转角分别由48.450°减弱至31.187°,46.040°减弱至34.488°。8-9月由34.488°增强至53.282°,表明西南—东北格局进一步加强;(5)5-9月,长轴由5月的239.183 km上升到7月的335.372 km,到9月下降到251.181 km,表明5-9月历史山洪灾害在主要方向分布上出现极化,极化差值先增加后减少并且在7月灾害空间分布方向性最为明显。5-9月依次出现极化、分散、极化的现象,7月的距离最小,此时数据的向心力最强,灾害点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