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淀粉-脂质/脂肪酸复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

《表2 淀粉-脂质/脂肪酸复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淀粉-脂质/脂肪酸复合物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影响淀粉与脂质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淀粉和油脂的种类、pH值、加热温度及水分含量等。淀粉-油脂复合物加工中使用的生淀粉包括:普通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大米淀粉、改性淀粉等,其膨胀度一般在5~45之间,适宜的膨胀度有利于淀粉与油脂重组。食用油脂包括:大豆油、红花油、玉米油、菜籽油、紫苏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橄榄油、棕榈油等;可食用油脂替代品如乳化剂、磷脂、甘油酯等也可用于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食用油脂碘值通常高于100,碘值高于140的食用油脂更好,这些高碘值油脂在加热过程中更容易与淀粉重组,其反应前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0.005%~5%。为了有效抑制淀粉-油脂复合过程中油脂的氧化气味及油脂氧化导致淀粉的降解,通常使用pH值调节剂使混合物的pH值在6.5~10.0范围内。淀粉与油脂复合的热处理中,若温度高于150℃,淀粉颗粒破碎分子降解,导致淀粉黏度降低,不利于与油脂复合,且淀粉原有持水能力丧失,该复合物若添加到肉制品中,会导致肉制品产量降低,因此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40~130℃范围内[33]。采用蒸煮法制备淀粉-脂质复合物,复合物形成与水分含量和温度密切相关,水分含量和温度的提高均有利于淀粉与脂质的复合[19]。淀粉-脂质/脂肪酸复合物的各类影响因素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