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实验前后成绩的统计结果》

《表1 实验前后成绩的统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分+U校园”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评价和反馈表明,大多数学生认同各个环节达成了其设计目标,尤其是教师讲授环节、答疑环节、作业及教师抽检环节。相对较薄弱的是课后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环节,这两个环节对学生的自律自觉性、交际意愿和交际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刚刚从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中走过来的大一新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学生反映的诸如基础或自控力差的同学学习效率低、不能做好预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合理利用时间、“愿意在课堂讨论时积极当众发言”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少数小组讨论因准备不充分而有怠惰等现象证实了这一点。可见,在针对大学低年级的对分课堂上,教师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后,还面临必要的自主学习引导和督促的任务。本教改实验中,虽然教师在教改实施初期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学习引导和示范,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全程巡视,必要时介入引导;但课后的自主学习督促方面做得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上大学接触新的教学模式的热情逐渐减弱后,慢慢懈怠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准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改的效果。因此,以后可以尝试在小组内进行明确的成员分工,让其互相督促,形成默契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提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也可充分发挥U校园的在线监控功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每周的自主学习任务。